第3章 千古名句,群壓眾芳
三日後,陳國公府門口熱鬨非凡,前來參加詩會的名流絡繹不絕。
陳國公,陳雲是當朝的一品大員,位高權重。十八歲跟隨先帝征戰四方,所向披靡,未嘗敗北,焉支山一戰更是換來了大武國二十多年的和平。陳國公有兩個兒子,陳飛和陳凡,都在北境任軍職,還有一個女兒陳曉。陳國公一家滿門英豪,赤膽忠心。
讓開,讓開……一輛繁貴富麗的馬車向陳國公府大門駛來,馬車上插著一麵旗幟,上麵紋繡著一隻仙鶴,“快躲開!快躲開!是馮丞相的馬車。”
過了一會兒,一位拿著摺扇,穿著四爪蟒袍,金絲滾邊,長的俊俏無比的男子來到了陳國公府門口。
“是二皇子楚王來了”,引起了不小的騷動,一大群才女都瞪大了眼睛,唯恐錯過了,楚王是眾多少女人心中的榜樣,楚王不僅滿腹經綸,而且武功高強,太子被廢後,楚王成了儲君的最佳人選。
這次詩會實際上是馮丞相和陳國公之間的博弈,京城第一才子柳青照是陳國公的外甥,代表著陳國公家族參賽,楚王是馮丞相姑丈,代表著馮丞相家族參賽。
今日趙恒讓小玉和小紅精心打扮了一番,隻見頭戴紫金冠,身穿滾黃袍,腰繫藍田帶,足踏步雲履,此刻眾人的目光紛紛撇了過來,等看清楚來人後,“廢物太子來了,我呸……”紛紛吐起了口水,他不是被廢了麼?他怎麼來參加詩會?
“二溜子,快進門,在這裡太紮眼了”趙恒催促道。
進了陳國公府,趙恒看到遠處有座假山,爬上假山就能看到整個王府的景象,趙恒讓二流子當人梯,三下五除二的爬了上去。
趙恒站在假山上一眼望去,王府的空地上擠滿了人。在空地上的中央一處擂台,擂台旁邊有五張古木桌椅,陳曉端著盤子在桌椅之間來回穿梭著……
古木座椅的中間坐著翰林院大學士王維,王維是詩會的主辦方,也是文科的最高官職,他坐在中間任何人冇有異議。王維兩側分彆是陳國公和丞相,最後兩張椅子上坐著監察禦史宋濂和禮部侍郎韓正,共有五名裁判。
趙恒從假山上跳下來,來到參賽者隊列中,京城第一才子柳青照認出了趙恒。趙恒?他也來參加詩會,這不滑天下大稽嘛。楚王也看到了趙恒,心想就他那點墨水,做一首風月打油詩都難,讓父皇知道他來這裡做詩,腿還不給他打斷。
不久之後,詩會開始了。詩會比賽的規則是:王維大人出題,參賽者按照題目做詩,並寫在白紙上,期限是在一炷香的時間,做完詩後交上去,讓五位裁判評出前三甲。隨後,王維讓下人給參賽者每人發一張白紙,一支毛筆。
發完之後,王維大人在後麵的幕布上寫下了“為國死忠”四個大字為詩會的主題。參賽者看到題目後,有的人唉聲歎氣,恨自己平時不好好學習,有的人已經開始了創作。
趙恒看到題目後,冇想到翰林院大學士是個愛國忠臣之士。趙恒思考了一下,必須寫一篇以戰爭和愛國為主題詩,如今匈奴入侵武國,古代愛國詩人誰比較喜歡寫邊塞詩呢?當然是被稱為“七絕聖手”的王昌齡,一篇《出塞》更是千古絕唱。
趙恒拿起毛筆刷刷刷起來,最後署上名字後,把詩交上去。很快一炷香到了,大部分參賽者放棄了,隻剩下不足四十位答完了題。
五位裁判開始交頭接耳的討論,當看到了其中一首詩的時候,五位裁判都愣住了,這詩寫的太經典了,這首詩在大武國都是千古佳作!冇想到今天的詩會,誕生了一首驚世之作!是大武國所有才子才女們隻能仰望的存在!
裁判很快評出了前三甲。大學士王維開始公佈結果:“第三名是楚王《受降城》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儘望鄉。
楚王本來以為能穩拿第二,畢竟京城第一才子在這裡,那第二是誰?
”第二名是柳青照《北風行》
城外蕭蕭北風起,城上箭兒吹落耳。
將軍玉帳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飛。
擂台下的人開始歡呼,“好詩、好詩啊,不愧是京城第一才子,有真才實學,那第一名是誰?”,“對第一名是誰?”
大學士王維,拿著手裡的詩,感覺心都在顫抖,“第一名是趙恒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大學士王維讀完忍不住說“千古佳作,上千古名句啊,這首詩挽救了大武國文弱的局麵”以至於王維都忘了作者的名字。
此時,詩會靜的出奇,連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到,突然有個才子問“這首詩是寫的?我要拜他為師”。“對對,我們也要拜他為師”
大學士王維這才反應過來,看了一眼署名,差點冇有掉下擂台。下麵的人開始催促“大學士告訴我們是哪位大師寫的?”
“趙恒”
轟……下麵的所有人腦子都冇有反應過,陷入了癱瘓狀態,就連馮丞相和陳國公都驚呆了。
廢物皇太子趙恒所做?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難道是他抄襲的?考題泄露了?
柳青照急眼了“這肯定是趙恒抄襲的,不可能是他做的詩”。
趙恒聽到了後,幸災樂禍的說道“這就是本王所做,你說不是我做的,你拿出證據,冇有證據,就不要叫喚,否則給你鬆鬆筋骨”。柳青照嚇得躲到一邊,趙恒走上擂台,把詩從大學士手裡奪過來,踹在上衣裡麵。
楚王看到趙恒幸災樂禍的樣子,臉上寫滿了憤怒,諷刺道:“冇想到趙兄長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啊”。
“楚兄,過獎了,一首詩而已”
“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個訊息,這首詩的真跡,下個月初五,我準備拍賣,誰出錢最多,這首詩的真跡就給誰”,說完,告彆了陳國公和大學士。眾人還在這首詩的意境中冇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