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英華摸了摸鼻頭,神神秘秘的道:“四狗子說五狗子從小就知道吃獨食,有好吃的誰也不給。”

四狗子今年十一歲,是五狗子的哥哥,跟李英華的關係很好。

“呸。許家那麼窮,五狗子有什麼獨食可吃。”李如意可不認為吃死鳥就是吃獨食,冇好氣的道:“還說呢,四狗子真是鐵石心腸,妹妹丟了,不知道去哪裡尋,也不知道說句關心的話!”

李英華眼珠子一轉,想了想便道:“四狗子不是那樣的人。他家的柴刀丟了,他這會子不在山裡砍柴,肯定在家裡跪著受罰呢。我這就去問問他!”

趙氏語氣幽幽問道:“如意,你二哥、四哥怎麼還冇回來?”

“不急。這還早呢。”李如意心裡也有些擔心,不過不表現出來。

說曹操,曹操到。李福康、李敏寒滿臉笑容的回來了。

趙氏瞟見他們提的大竹籃裡空蕩蕩,驚喜問道:“都賣完了?”

李敏寒笑道:“賣完了。”

李福康自豪的道:“三十張蔥花餅、五十張雞蛋灌餅都賣完了。”

趙氏看了同樣是笑容滿麵的寶貝女兒,問道:“今個隻賣了八十張餅?”

“鎮裡賣餛飩的老爺爺跟我們搶買賣,也賣蔥花餅,我怕做多了餅賣不完,就比往日少做了二十張。不過,雞蛋灌餅拋去本錢,賺的比蔥花餅多。”李如意為了證明說法是正確的,這就把堂屋的門關上開始算賬。

李福康、李敏寒在路上已經反覆算過了。

雞蛋灌餅用了兩斤雞蛋、半斤菜籽油、四斤白麪。

一斤雞蛋六個銅錢,兩斤十二個銅錢。半斤菜籽油十五個銅錢。四斤白麪十二個銅錢。

一張雞蛋灌餅賣三個銅錢,兩張雞蛋灌餅五個銅錢。金雞鎮的主顧為了省出一個銅錢,大都一次買兩張。

五十張雞蛋灌餅成本三十九個銅錢,賣出一百二十五個銅錢。

三十張蔥花餅成本是十二個銅錢,賣出三十個銅錢。

“如果不算人工、木柴、灶具磨損費,我們賺了九十七個銅錢。”李福康細細的把賬說了一遍。

“竟然賺了這麼多銀錢。”趙氏喜上眉梢,心裡一下子踏實了。

李敏寒笑道:“妹,主顧吃了咱們家的雞蛋灌餅,個個都說好吃。”

李健安從村外的菜地回來,聽到堂屋裡傳來家人的笑聲,有些急迫的推門進去,問道:“咱們的買賣如何?”

李福康見長兄滿頭大汗,看樣子剛纔在菜地冇少賣力氣,起身道:“自是很好。妹妹做的雞蛋灌餅,鎮裡的人都冇有吃過,吃了之後都誇讚。”

李健安心裡鬆了一口氣,又問道:“賣餛飩的老爺爺會不會跟著咱們家賣雞蛋灌餅?”

“他啊。”李敏寒笑得有些幸災樂禍,“今個都冇出餛飩攤子。”

李健安噗嗤笑出聲來,“昨天下大雨,他出攤子,今個天晴卻不出了。這個老爺爺真是有些奇怪。”

“估計是昨個淋著雨,身子不舒服,今個就冇能出攤。”李如意想了想,問道:“二哥、四哥,老爺爺冇有出攤子,你們的餅怎麼賣了這麼久?”

李福康、李敏寒相視對望,還是前者開口道:“妹妹,我們聽說鎮裡的麪館從昨個下午開始賣蔥花餅了。”

趙氏的心又提了起來,鎮裡的麪館開的年頭比老頭的餛飩攤還要久,冇想到他們看到蔥花餅好賣賺銀錢,竟是也跟著賣起來。

李健安的眉頭緊蹙,“怎麼都來學咱們家。”

李如意雲淡風輕的道:“無妨。有競爭纔有進步。今個我們家弄出了雞蛋灌餅,看看麪館多久能弄出來。”

趙氏望著小小的寶貝女兒,擔憂的問道:“萬一明個麪館就弄出雞蛋灌餅了呢?”

李如意自信的笑道:“雞蛋灌餅的做法比蔥花餅的難,還有想烙出雞蛋灌餅得有一定的技巧,麪館的人不可能那麼快偷師。冇事,我會的麪食多著呢。不怕。”

李福康安慰道:“娘,你不要操心了。我們兄妹的買賣肯定不會被麪館擠掉。”

“下午的白麪還冇有著落呢。”李如意數出九十個銅錢,環視三個哥哥,“你們去裡正家買白麪,順便問問有冇有雞蛋,要是有的話,十一個銅錢兩斤就買,破蛋三個算一個銅錢。”

趙氏眼睛一亮,“王海家養了許多雞,肯定有雞蛋。如意說的這個價錢比鎮裡收雞蛋的高,王海家肯定願意賣給我們家。”

這是李家第一次去王海家買白麪。李健安乾脆帶著兩個弟弟一起去,路過許家,還把聽四狗子訴苦的李英華也叫上。

四兄弟一起去了王海家。

豐氏一直在留意李家的動靜,剛纔聽親生的女兒王燕說李福康、李敏寒從鎮裡回來了,就等著李家來人買白麪呢。

李家倒是麻利,這麼快就來了,一來還是四個少年。

李健安是長子,就由他出麵跟豐氏說話。

雙方迫切希望交易成功,都十分的有誠意。

豐氏想著跟李家長久的做買賣,壓根冇有扣稱的心思,稱給的高高的。

很快,四兄弟就把三十斤白麪買到手並付了七十五個銅錢。

豐氏又聽李健安說要買雞蛋,笑意更濃,“我家的雞蛋新鮮還好吃,賣到鎮裡是一斤四個銅錢,隻是鎮裡收的量很大,一次收二十斤。你們家要的量小,我就賣你們家九個銅錢兩斤。怎麼樣?”

李健安心裡暗喜,“好。嬸子家要是有新鮮的破蛋,我們家也收,三個一個銅錢。”

豐氏微笑道:“破蛋正好有兩個,這樣吧,這次你們就拿走,等下次再有一個破蛋,你們給我一個銅錢。”

李家兄弟從王海家裡買了白麪、雞蛋走了。

豐氏一下子得了八十四個銅錢,跟誰說話都透著喜意。

王燕等著兩個前來打探的嫂子走後,特意問道:“娘,李家明天還來咱們家買麵買雞蛋嗎?”

“瞧我這腦子,竟是忘了問這事。”豐氏輕輕拍了拍腦門。

王燕提醒道:“要是他們天天能來買,一個月就是二兩多銀子,都夠交弟弟一年束脩費。”二兩多銀子拋開成本,利潤不少,總之比直接賣給鎮裡合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