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開頭難

-

萬事開頭難。

楊再新站在村部門外,看著對麵三組的老房子,蔥綠的林子將對麵土房子遮掩大部分。

房子層層疊嶂,從下河邊一直往上而去,站在楊再新這個角度,看起來那些房子都快到山頂了。

雙溝村環周都是山,山與山之間是狹溝和溪流。

村子這邊有一壩農田,山坡開墾出不少坡地,目前種植的坡地並不多。

玉米、黃豆、紅薯等是這邊最常見的旱糧,產量不多但也足夠所用。

主要是青壯勞力都不在家,糧食消耗也降低不少。

村裡如果單純種植這些農作物,生活會更緊巴,如今村裡各家花銷,主要還是來至青壯們打工掙錢。

冇有打工地農戶,日子就更緊。

隻有在村附近的山裡,采集一些可賣錢的草藥、特產等,拿到鎮上去換一點錢,也有鎮上集市的日子,帶一些菜去賣錢。

這樣的收益其實都不夠平時吃鹽吃油、電費開銷。

那一段時間人情往來稍多,勢必要找鄰家去借錢抵上。

自己的工作是到村裡來扶貧,又如何開展自己的工作?這個問題雖然考慮過很多次,依然是冇有找到可能產生效果的思路。

看來,之前的自信還是太盲目了點。

對山村的扶貧工作,已經有不少年月,冇有幾個村扶貧真出成效。

楊再新在縣裡處在那樣的角色,自然瞭解縣裡這些年來扶貧工作的底細。

更多的成效,都是文字上的東西,有某一項目真做到有收益,宣傳會蜂擁而上。

雙溝村進村公路硬化工程,暫時不用考慮,可自己到村裡該做什麼?總不能天天在村部,每月完成一些表格吧。

村裡的資料,就放在二樓資料室櫃子裡。

楊再新想想,先熟悉情況,真要準備做事,至少要對雙溝村有一個更細緻的通盤印象。

回到二樓,收拾心情,將櫃子裡的材料拿出來。

看資料對楊再新而言是他的強項,一坐便到中午。

龍秀國和龍成海、張兵一起到村部來,楊再新聽到樓下動靜,便下樓來。

見了麵,龍成海說,“楊主任,昨晚睡得好吧。

”“我酒量太差,讓大家見笑了。

”“喝醉酒有什麼好笑啊,誰冇醉過?像楊主任這樣喝酒後就去睡,那是最好的酒品了。

”張兵說,“我昨晚也醉了,今天都纔起來。

楊主任,早餐了吧。

”“早上就醒了,吃了東西,在樓上看村裡資料。

幾位來了,正好請教一些具體的事情。

”楊再新笑著說,隨後,將自己記錄的有疑問的情況,將本子攤開,問三人。

這時候是有針對地問村裡各家情況,龍秀國等人熟悉,很順利地介紹。

這樣的討論持續到下午,楊再新還冇講村裡的資料看完。

“龍主任,村裡的情況我有瞭解,但你們肯定比我熟悉得多,要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楊主任,不是我悲觀啊。

這個確實難,不單是雙溝村要富起來,包寨鎮哪個村子要致富不難?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們生活雖說天翻地覆的變化,有明顯的提高和改變。

但要說跟上時代的腳步,這些偏遠的地區,無意識一種理想狀況。

我們村的事情,大家坐下來討論不是一次兩次來,我們村乾也在琢磨,但實際的困難確實讓村裡冇有可行之路啊。

不過,今年我們村肯定能夠將進村公路硬化工程做完,扶貧工作總結是有過硬的東西,你也不用太擔心什麼。

即使平時每個月的材料彙報,也可圍繞著他路來做資料。

”“我到村裡來,確實要完成縣裡的資料,但我心裡更想,我們一起討論、努力,把村裡的狀況得到實質性的改變,而不是僅僅是材料。

”楊再新苦笑著說。

“我知道楊主任的意思,並不誤會你,但這個事情確實急不來。

”龍秀國搖搖頭說。

“我也知道急不來,這不是閒聊嗎。

我們順著一個思路說下去,說不定就有靈光一閃了啊。

”楊再新也笑起來,要說在村裡一天天這樣過下去,他確實做不到。

“是的是的。

”龍秀國也不好反著說,知道楊再新和其他那些人不同,真是在為村裡著急,想找到一條出路。

雖說心裡急,但到村裡一週的時間,楊再新還是一籌莫展。

確實應了那句話:萬事開頭難。

在村裡討論過幾次,找幾條思路。

目前,雙溝村能夠做的不外乎兩大方麵:一是種植,二是養殖。

種植就必須找新的經濟作物、茶、藥材、水果等等;養殖的話,家禽、家畜、水產,村裡確實也有條件,但麵臨的可能也比較大。

村外有兩條河,雖不大,但水產養殖是有先決條件的,比如魚之類的,還可選擇比較特殊的品種進行養殖。

談到這,龍秀國、龍成海都搖頭,說,“村裡這些方麵都搞過,比如養豬、養羊、養牛等項目,還有養鴨子、雞、鵝等,都試過。

但也都虧本了,然後就冇人肯再做。

”“我也瞭解過這些情況。

”楊再新說,“無非就是投入少、規模不起來,賺到的利潤空間太小。

”“不成規模是最大的弱點,但要做成規模,村裡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啊。

”龍秀國說,“資金冇有,成規模的投入,冇有上百萬、上千萬,能夠成什麼規模?外來投資不可能,誰會選這山溝溝來?還有就是技術問題,縣裡答應給技術支援,也派人過來幫忙,但自己冇技術,終歸做不好。

每一次失敗,也都是如此,血本無歸。

還有就是銷售問題,鎮上消化不了,縣城遠,外來老闆過來進村,那就更不可能了。

”實際上,貧困落後之地,隨便說出來都是辛酸血淚。

“之前冇有通路,今年路通了,一些條件會得到不小改變吧。

”楊再新說,“每家養幾十隻雞鴨,然後村裡跟外麵聯絡銷路,甚至可找省裡扶貧單位到省城聯絡銷售,這條路不能走一走?”“我們也想這樣,但村裡人家冇幾個人肯做啊。

到具體一家人,不少人家勞力不足,或五六十雖以上的,他們也承受不了多少勞動量。

”張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