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alda的書評“冉魏的民族問題”
關於本書的一點意見
民族政策與宗教政策市緊密聯絡的。我想過了。既然冉明在江南論禪,那麼為啥不趁機讓宗教給冉明個合法身份呢?比如“大輪明王”什麼。同時宗教在那個時代的威力很大的,而且很多都市原始狀態的,支流派彆基本還在萌芽狀態。冉明麵對的宗教勢力基本是分散狀態,所以如果能以後世經驗打造個適合自己的教派,或者成為某個有影響力的教主或者宗主哪對冉明以後得事業絕對有利。同時當時的宗教徒們享受著超然的待遇,記得後來的梁朝皇帝幾次捨身出家。搞的大臣幾次動用國庫把皇帝贖出來,直接動搖梁朝經濟。而北周宇文扈悔寺滅僧-
(不是真滅而是強製和尚還俗)同時讓漢人蔘軍提高漢人子弟的待遇,得到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直接滅了北齊(北齊以前一直壓著北周打)。因為以前**為了維護民族統治一直不允許漢人蔘軍,漢人要參軍隻能以胡人的名義,或者成為“奴軍”,也就是漢奸部隊武器差,待遇冇有盔甲隻能從對方死人身上剝。為什麼漢人後來在隋朝又多了呢,主要是拓跋宏漢化改革高歡和宇文篡北魏,以及不久之後的隨代北周大量鮮卑族害怕漢族報複以及新王朝的絞殺換了漢姓,然後一普查人口漢族擴大了(含淚啊)。既然冉閔的“殺胡令”能搞的冉魏被圍攻,那麼作為穿越者的冉明應該知道絞殺隻可能激起反抗,可能應該改變冉閔的思路改殺為撫,改滅為分。作者是**人應該知道政府的民族政策。而我是雲南人,我要說的是明清政府在雲南搞的幾次大改革實際上就分化了很多民族問題。
雲南的民族起義到了清朝基本上絕跡,近代最大一次是白秀文的**以及60年代所謂的“沙甸共和國”(回民**)其它本土民族早就依附**政府了。所以我很看好冉明能在宗教矛盾的初期看到宗教的問題。同時英國近代的興起和當年統一宗教也是分不開的。英國國教屬於英國**派而非天主教,英國國王本身就是英國教派的最高大主教。另外還要聊聊參謀製度的問題。中國古代參謀又叫幕僚,屬於私人性質。而軍隊首領一般把軍隊看成自己的私兵。所以唐朝雖然強大但是在軍隊領導上吃得就是這虧,所以在急需人口的魏國在宏觀上應該以合適的民族政策來統治。不然繼續高壓態勢遊牧部落的騎兵可是說反就反。微觀上應該參考近代參謀體係和我軍的軍政分開的體係把思想工作做到個人。這樣的軍隊即使造反恐怕最後也會不了了之。
記得紅軍初上井岡山,紅軍一個團的團長想拉走部隊。最後還冇到**地盤一團人最後跟著團長到**區的就隻有幾個人,還是這個團長的心腹。後來散了的人全部陸續回到井岡山部隊得以重建。比較完善不可能冉明可以借鑒宋太祖的做法.(不要小看宋太祖,把宋太祖兵製搞壞的是宋太宗。一個潘彬就能說明問題,太祖時以浮橋渡江打下建康的是他,而後來宋遼大戰。敵未至己先逃的也是他。一樣的將,一樣的兵隻是換了領導就成了這樣子“坑爹”)
一個人主持軍事決戰這是不可想象的,得為以後大戰謝艾留伏筆,一個冉明或許不夠戰勝謝艾,但是三個冉明呢?題外話:我可以問問拓跋圭,苻堅你是怎麼設計的?這兩個人如果因為這幾件事就掛了太可惜了。拓跋珪如果不死可以把拓跋圭請到鄴城來把鮮卑漢化改革事件提前。而苻堅可以把他描寫成“七擒七縱”的孟獲。
同時還可以穿插到冉明對付太子的各種陰招上來。處理好這些,這本書一定好看。民族自治區這種超時代的東西希望不要出現。因為那時候的民族意識還冇到哪份上。記得羅馬征統治過很多民族,可是一旦國勢衰落就被民族滅了。所以實在不忍心看到冉明拯救的王朝毀於一旦。